Monday, July 11, 2016

黃金博物館 - 窺探那不朽的黃金歲月

2016/07/03 (日)


逛完九份後,到九份附近的公車站(一開始下車的車站)搭車,就可以前往金瓜石參觀黃金博物館了。



黃金博物館入口

一般的民眾在購買了80元的門票後,便能參觀黃金博物館內的一些展區如四連棟、太子賓館、金水特展室、黃金館等。但在買票之前要先留意一下自己是否是台北市市民、65歲以上、12歲以下、學生、身心障礙者等,因為擁有其中一種上述身分的人士都能免費入場~ 但是,館內的體驗活動如淘金和坑道體驗,無論是谁,都還是要再另外買票入場的喔! 我在進入展區前出示了學生證後,工作人員便給了我個貼紙,這樣到別的展區就不用一直拿出身份證明或是門票了。真心覺得學生證好好用,高鐵有學生優惠票,連博物館也能免費入場~ 


有特定身分的人士可以免費參觀一些特定展區


黃金博物館的體驗活動都需另行購票喔


進入黃金博物館後,不久便能看見這個名叫"四連棟"的日式宿舍。四連棟顧名思義就是在一這棟連起來的建築物裡共含四戶人家,這是日據時代時是日籍職員和其家人的住所。雖然同在一個屋簷下,四戶都各有各的廚房、浴室、廁所等設備。不同規模與設計的宿舍象徵著的是居住者的身分地位。在金瓜石,最高級的宿舍莫過於用來招待日本太子的太子賓館了,其次為廠長宿舍,接下來依序為獨棟宿舍與雙併型宿舍。比雙併型再次一等的便是"四連棟"了。


若想要進去看看這"四連棟"的內部的話就得耐心地排隊,等待前一批入內的遊客參觀完畢後,再由工作人員帶領入內。導覽的一開始是影片的觀賞,影片主要解說著四連棟重建的過程。這四連棟並沒有完全保留當時的狀態,而是先拆除後,再重新利用原有的材料重建起來的。另外,這裡的木頭地板和門把好像蠻脆弱的,因為工作人員頻頻提醒我們走路時要小心還有不要亂碰東西。


四連棟日式宿舍


四連棟日式宿舍


一進到裡面就可見到一個疑似防空洞的地下洞穴,推測是因為當時正處於戰爭時期,必要時住戶可到防空洞裡躲避戰火。


防空洞


四連棟內部保留了日治時代時宿舍內的生活物件和擺設,讓來者能欣賞日本建築的特色和想像當時的住戶居住時的情況。由於曾在網路上看見有人建議說因為四連棟的導覽節奏蠻快的,參觀時要走最後一個,這樣才不會被後面的遊客逼著往前走。但排在後面慢慢看的話,就無法聽到進度飛快的工作人員在前面的解說了。所以走在最後的我也只能靠著看說明牌(如果有的話)或自行猜測所看到的東西了。


飯廳(?


客廳(?


廚房


臥室


廁所


在黃金博物館如果餓了,可以來礦工食堂嘗嘗這蠻有特色的礦工便當。這便當象徵著在金礦盛產時期,那日日憂慮丈夫安危的妻子用心做的餐點,讓在礦場辛苦工作的丈夫能一飽口福,補充體力繼續努力工作賺錢養活一家子。很溫馨的意境,但要品嘗這份溫馨的代價是290元啊~ 雖然吃完便當後的不銹鋼便當盒、紀念地方餐巾和筷子通通都可以帶回家,但是還是覺得好貴啊, 錢包不太給力的我還是看看就好了~


礦工便當的說明


礦工食堂外好多人在排隊啊~


之後就來到了金水特展室,這個展館裡主要介紹著金瓜石的歷史與發展,和一些黃金藝術製品。


金水特展室


黃金藝術製品


從這裡進去就可參觀太子賓館了。太子賓館是在日治時代時為了招待日本的皇太子而特別興建的。但後來太子卻從來沒來過,皇室特派員倒是來住過幾次。太子賓館與在當地的其他日式宿舍比起來,它算是規模最大並擁有最高的社會地位象徵的宿舍了。可惜的是當天的太子賓館正在進行修整,不開放參觀,所以我也只能在外院走走了。


太子賓館入口處


若竹傘的數量還充足,工作人員會把竹傘借給遊客,讓遊客體驗撐竹傘的感覺。我在入口處也拿到一把竹傘,比起現代的陽傘,竹傘是重了點,但是撐著它在太子賓館的外院走動還是感覺好特別啊~ 


竹傘


在路上走著走著就會看到輕便驛。輕便驛顧名思義是輕便台車的"候車站"。但在照片中的輕便驛卻不是真正的車站,不會有輕便車過來把人載走。它一開始其實是一個讓礦工在結束工作後清洗身體的澡堂,之後被改建成公共廁所。由於這廁所的前面就是輕便軌道,所以後來才又將它設計成日式古早車站的模樣了。遊客可以在驛內休息、拍照、假裝在等車(?等,是個蠻有趣的設計。


輕便驛


輕便鐵道和輕便台車是台灣在日治時代時主要的交通設施,用來載人或載貨。在金瓜石,輕便台車的建設主要是用來載送礦石和礦工。而在台灣的其他地方,輕便台車則會用來運輸不同產業的相關產物如糖、鹽、木材等。


載人載貨的輕便台車


來往九份和金瓜石這類型的輕便台車主要是用來載人的,由輕便車伕以人力推動。這輕便台車有一個木板為底,四個角落各有一根柱子,前兩個是讓乘客支撐用的,後兩個則是車伕堆動車子時用的。如過路上遇到其他輕便台車時其中一台還必須翻出軌道,先讓另一台通過才行。我覺得這輕便台車設計得好簡陋有趣,但安全性似乎不高,下坡時感覺不小心就會翻車,或是人直接掉到車外... 


載人的輕便台車


在各個觀光區,無論是水或是飲料的價格總是比平常的還貴,不想多花旅費在這上面,所以出門在外只要看到飲水機真的好像看到救命的泉源啊~ XD


飲水機


之後來到了本山五坑,可花個50元門票來體驗在礦坑內走動的感覺。這坑道並不是昔日實際採礦的,而是單純以觀光為目的,從原本的本山五坑挖掘出來的新坑道


本山五坑


本山五坑門票


進入隧道前大家都被要求戴上工地安全帽,我想這只是一個讓大家能更身入其境的手法而已啦,不是說裡面真的危險到必須穿戴安全配備。


進入本山五坑全程要戴著工地安全帽


本山五坑坑口


進入了坑道後感覺涼涼的,好像有開了冷氣一般,就不知道這究竟是自然的還是人為的溫度。摸了摸坑道壁的岩石,也濕濕冷冷的。


漆黑的坑道


坑道內還設有蠟像模擬出當時礦工採礦的情景,現場除了有說明牌之外,還有語音導覽,多元化地解說著當時礦工在工作時的內容和狀況。


設立支架/牛條防止岩塊掉落


鑽孔爆破作業


採集作業


接下來就來看看這黃金館。黃金館以前是台灣金屬礦業公司的採礦辦公室,後來經過整建後這棟建築物就從辦公室變成展示館了。




一進入黃金館就能看到一整面由金箔貼出來的礦工群像圖,顯示出昔日礦工在採礦時的艱辛。



館內除了展示著礦工工具、生活器具與文物,還有以文字敘述著金瓜石挖掘礦石的歷史和發展,讓遊客對黃金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黃金打造的戲水毛蟹


主題為親情的作品


好多人來黃金館主要還是要來看看這個重達220公斤的999純金大金磚啊! 從面板上看當天的金價,眼前這一塊金竟然值超過3億元啊~ 當然還是會懷疑那塊是否是黃金本人,因為把一個那麼貴重的物品放這感覺很容易被偷走~ 


999純金大金磚


在黃金館外有個街頭藝人在用個像鋸子一樣的樂器(鋸琴)演奏著不同的曲子。從沒見過這樣的樂器,這鋸琴發出來的聲音也是好特別,連我上到金瓜神社上面都還可以聽到那悠悠的琴聲。


鋸琴演奏



這個雕像主要要表達的訊息是那令人垂涎的肌肉線條昔日礦工在進行危險性的礦坑工作時互相照顧與互相幫助的精神。





來到黃金博物館,我其實蠻期待去體驗淘金的。一次體驗的費用為100元,買了票後就要在特定的時段裡到集合處集合,再由工作人員帶領我們進去。


淘金體驗集合處


淘金體驗的票


活動開始前,每個人都可獲得一盤金礦砂和一個小玻璃罐子。


淘金體驗用的材料


拿到材料後,解說員會在前面帶領並教導著大家一起淘金淘金主要是利用離心力和比重的原理把黃金金砂從多重成分的礦砂中分離出來。簡單來說就是先把砂石加水攪松,之後在水面下原地搖晃盤子,比重較重的金砂就會沉入盤底,然後再把較大的砂石透過旋轉盤子的方式甩出去。這動作重複幾次盤子裡便會剩下較細小的礦砂了。


淘金的解說


到最後細細的礦砂和一些些的水裝入玻璃罐子後,把罐子輕輕晃一晃,就可以看見那沉在底部的金砂了~!


終於賺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撮金啊~!


淘金的體驗蠻有趣的,因為之前都只在念書時有讀到淘金這件事,也只知道淘金就是拿個盤子在水裡撈阿撈的,現在嘗試過了才了解淘金其中的技巧啊~ 但是我個人覺得整個解說過程的節奏蠻快的,動作慢一些就會被拋在後頭,如果有充裕的時間我想我真的會留在現場慢慢的 XD


淘金結束後可以到附近的洗手間洗手,在路上遇到這在地上蠕動的小朋友,顏色蠻漂亮的。


原來是隻蝴蝶的前身在地上爬行啊


在決定要上去看看金瓜神社前,我就從我身邊的遊客口中聽到好幾次類似的對話: 遊客A:"我可以不要上去嗎?",遊客B:"就上去看一看嘛,反正人都來了"。我那時在想,真的有那麼難爬嗎?不就是一些階梯而已嘛~ 所以我就這樣想不開往石階步道上走去了。


那些步道真是意料之外的多,本來以為走不久就會到的,谁知一直走一直走,前面卻都除了步道還是步道啊~ 一邊走我一邊在想,怎麼那麼遠,我到底為甚麼要上來啊~ 但那時想回頭也不是,想前進卻不知道還有多遠... (汗


長長的石階步道


第一個鳥居


當終於看到第二個鳥居時,我早已經氣喘籲籲,滿身是汗了... 


第二個鳥居


金瓜神社建於1933年,用來供奉三個被認為是日本礦業的守護神(大國主命、猿田命、金山命)。因為金瓜石產金的緣故,這個神社也被稱為"黃金神社"。台灣光復後,神社遭到破壞,所以來到這裡並不會看到完整的神社,而只是殘存的兩個鳥居、神社地基、4對盞石燈籠和數個正殿石柱。這神社後來經重新認定後,被新台市政府定為直轄市古蹟。


神社之正殿石柱



神社梁柱和石燈籠


旗幟台


忽然覺得自己花了那麼多的力氣和時間,來到這邊只為看這些柱子真是何苦,真有點為自己剛剛的決定感到小小的嘔氣~ 所以我轉身去拍附近的風景,至少還可以安慰一下自己說這裡除了神社,還有美麗的風景可看啊~ 


金瓜石聚落


其實不一定要在神社,從黃博就能看到這座無耳茶壺山了,把照片放大時還看到那茶壺上有人在走動呢! 但我可沒有那個興致在這個時候花力氣爬到上面去咧~ 無耳茶壺山會被叫成無耳茶壺山是因為它長得像無耳茶壺啊 (是在跳針還是念繞口令?)! 遠看那座岩石還真的像個沒有提耳的茶壺~ 但由於它在另一個角度(水湳洞)看時,長的像一頭獅子,所以它也被稱為"獅子岩山"。 


無耳茶壺山/獅子岩山


離開黃博前,我看見了這正在表演吹笛子的阿伯,年紀那麼大了還那麼辛苦賺錢,真是不容易,所以我還是投了一點零錢以示支持~ 


拍照時阿伯還會看鏡頭耶


有遊客要求合照,結果阿伯就這樣默默地邊吹笛子邊轉身和遊客合照,真是個好可愛的阿伯。


默默轉身合照的街頭藝人阿伯


個人認為從金瓜石下山的公車路程蠻危險的,因為路山路陡峭狹窄,加上公車因會車而不斷地走走停停,在車上站著的乘客各種東歪西倒,需牢牢抓著支撐物才能勉強站好啊~ 走了一整天的我覺得有點累本來休息一下,可是走道上的一位阿姨跌得實在太誇張了,所以我最後還是決定起身讓座,輪到我去與那搖晃得車身抗衡了...


回到黃金小棧領取行李時,因為已經退房,所以我詢問了小棧的負責人是否能另外付費借用浴室洗澡,結果我就這樣狠狠地被拒絕了啊QQ 沒辦法之下我只好以一條鹹魚的姿態 (白天可是流了好多汗的啊),從瑞芳車站搭車,返回台北站。


瑞芳車站


等火車時人好多,排在隊伍尾端的我原本以為晚點上車頂多是坐著站著的差別而已。結果當人滿為患的火車一到我才知道事情沒那麼單純,不爭取先上車的話要面對的可是上得了或上不了車的差別啊~! 最後我拉著行李沿著火車跑了好幾個車箱的距離才找到一個有足夠空間,能讓我把自己塞進火車裡的車廂... 另外,這趟火車竟然足足開了一個多小時才抵達台北站,累累的我全程都站著發愣,很可憐的... XD 

一到北車,我便開始研究那一排排的存物箱,因為為了方便行走我得先把行李拿去寄放。第一次使用這樣的公共自動存物箱,有點小心翼翼的,因為害怕行李放進去會拿不出來XD 。透過騷擾剛好來收集存物箱內零錢的工作人員後,才終於把存物箱使用方法弄明白了,也把行李安安穩穩地放了進去


放下行李。心滿意足了,我開始打算著要在北車裡走走看看。忽然我猛想起在這車站迷宮裡,到處都有存物箱,若我就這樣走開的話,一定會找不回這個位置的。所以我又回去騷擾那還沒離開的工作人員,他說每個箱子上都有號碼,在參照貼在存物箱上的地圖,就可以知道自己的箱子在哪了。在了避免我就算有地圖也找不到箱子的情況下,我把四週的環境也都拍下來,如果真的找不到,就拿著照片詢問站內工作人員,這樣就會有足夠的資訊讓我找到我可愛的存物箱了~


存物箱上的地圖



自動存物箱



存物箱的收據要收好,因為領取行李時,要輸入收據上的密碼才能打開存物箱的門


存物箱收據



我連最鄰近的車站出口也拍起來了~ (看來我對自己的認路本領實在是沒有信心到一個極致....)

M2出口



這天北車的地下街剛好有布袋戲的展出,就順便停下來看看了~


布袋戲的展出


北車地下街


北車地下街



約了一位多年不見的朋友一起吃頓晚飯,在買餐點的時候看到這樣的學生優惠餐真的樂壞了,當學生還真是幸福啊 (有種享有特權的fu) ~




最後我成功地自己找回了行李寄存的位置,領了行李就到台北西站搭國光客運,出發到桃園機場啦~


台北西站



國光客運現在就算是半夜也有從北車通往桃園機場的車次了,好貼心,這樣我就不用擔心會錯過最後一班車了~




到了桃園機場後,我依照慣例到我的秘密基地安頓下來,準備好好地在機場過夜啦~ 我的秘密基不但有長椅可以躺下,旁邊還有可以提供充電用的插座呢! 另外,廁所飲水機也就在附近走一下就能到,外面還會有保全走來走去,覺得安全~ 


每次在機場過夜,我都會把貴重的物品像是護照、錢包等放入小包包中,把小包包斜背並放在懷裡,然後套上外套拉上拉鍊,把小包包藏在外套內。後背包則會被當成枕頭躺著,行李箱呢.... 裡面都是一些不太重要的東西像是衣服,手信等,就直接放在身邊,若行李箱真的不幸被拖走,那也就直接let it go了吧~ 


我習慣把兜帽戴上並往下拉,這樣可以蓋著眼睛阻擋燈光,還可以稍微遮一遮自己可能會很崩壞的睡相XD 但就算被別人看到其實也無妨啦,因為大家對彼此來說都嘛只是個路人甲,不會再見面的啦,所以免驚... 在機場過夜睡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冷氣太強啦~ 手提行李帶上飛機有重量的限制,因此不能帶太多外套因為會容易超重,所以睡覺時不時會被冷醒。下次應該帶個小睡袋的,傻傻的... 


在這裡留宿的可不只有我,單單從天花板上的鏡子反射就能看到另外兩個"室友", 而且都是女生喔~ 


晚安~


回家的班機



再見了台灣,我們開學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